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纪委
警示教育学习资料
(2023年第1期 总第31期)
纪委办公室编 2023年2月27日

目 录
● 警钟长鸣……………………………………………… 2
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一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 以案为鉴……………………………………………… 6
肚里忍不过 廉洁关难过
● 权威发布……………………………………………… 8
年轻领导干部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圈套
警钟长鸣 |
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一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一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7起典型案例涉事教师均已受到严肃处理,反映出各地各校在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牢牢把握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从招聘引进到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干部选任等方面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考察和管理。在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的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划“红线”,守“底线”,筑“防线”,维护教师职业形象,提振师道尊严。对师德失范行为从严依规处理,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教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依法依规撤销或丧失其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清除出教师队伍。压实、压细学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有关负责人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对落实不到位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构筑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今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教职员工实施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的,将依法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该规定在涉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实际判决中均已落实。此举对于促进各地做好司法保护与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的衔接,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湖南省长沙市龙湾国际幼儿园教师彭某某伤害幼儿问题。2021年4月,彭某某在课上将幼儿石某某掉落的鞋子踢还给本人,击中嘴巴导致该幼儿乳牙掉落受伤。彭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规定。根据《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给予彭某某辞退处理,扣发当月工资,向幼儿及其家属道歉,在幼儿园教职工会上作出检讨。对幼儿园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园区年度评估作降级处理并在教育系统内进行通报批评。
二、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完全小学教师付某体罚学生问题。2021年6月,付某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罚,导致学生受伤,事后向家长道歉并达成谅解。付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五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给予付某记过处分,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其所在学校校长和工会主席进行约谈,给予其所在学校副校长诫勉谈话处理。
三、中山大学教师杨某某性侵女学生未遂问题。2021年7月,杨某某酒后对女学生图谋不轨,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后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杨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杨某某开除处分,丧失其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终身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所在部门党政负责人向学校作出书面检讨。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塔中学教师张某惩戒不当问题。2021年12月,张某因学生作业完成不理想、学习成绩下滑,对该班部分学生进行不当惩戒。张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五项规定。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扣除张某当月班主任绩效、其他绩效及季度绩效奖,三年内不得评优评先,在全体教工大会上作公开检查并向全班学生和家长公开道歉。对其所在学校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
五、辽宁大学教师何某性骚扰女学生问题。2022年7月,何某通过微信多次对学生进行性骚扰被实名举报,经查属实。何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六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何某免职处理,调离工作岗位,移交学校纪委立案处理,撤销其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撤销其在辽宁大学期间所获各类荣誉、称号。给予其所在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副书记诫勉谈话,责令院党总支向校党委作书面检讨。
六、江苏省盐城市向阳路小学教师朱某某收受学生家长钱物问题。2022年9月,朱某某收受学生家长钱物的清单被网曝,经查属实。朱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九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相关规定,给予朱某某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原工作单位的处分。免去其所在学校校长、政教处主任相应职务,进行政务立案。
七、浙江省义乌市文华小学教师顾某某猥亵学生问题。2022年11月,顾某某因在校外辅导期间对多名学生实施猥亵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四个月。顾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七项规定。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丧失顾某某教师资格,列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终身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给予其所在学校校长解聘处理,学校2022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并在教育系统内通报批评。
(来源:中国教育网站)
“见他们整天花天酒地,出手阔绰,挥金如土,出门豪车接送,感到自己哪点不如他们?面对他们的‘围猎’和吹捧,从不习惯、讨厌、拒绝,再到羡慕和期待,慢慢地在私欲的驱使下随波逐流,逐渐沉沦……”2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单国平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了剖析报道。单国平无法遏制“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贪欲冲动,与不法商人老板勾勾搭搭,最终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案例中,单国平明知商人老板请吃请喝、送钱送礼,是冲着他的位置和权力去的,但在贪欲驱使下“肚里忍不过”,还是甘于被“围猎”。一些不法商人的“围猎”手段还无所不用其极,每个节日都提前一天发短信祝福,每天早上给单国平微信步数点赞,在一两分钟寒暄中将消费卡塞进单国平口袋,等等。自身不正,不法商人老板又如此“放低姿态、阿谀奉承”,让单国平在温水煮青蛙中防线步步失守。
剖析案例,盲目攀比、心理失衡是单国平走向腐败的重要诱因。单国平声称,“论学历、论能力、论水平、论职务都强他们百倍。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过得如此清贫。”如此这般跟商人老板比生活待遇,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反映出单国平价值观的扭曲,必然导致在错位的“羡慕嫉妒恨”中丧失为民初心,铤而走险、弄权谋私。
归根结底,单国平“肚里忍不过”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牢靠。作为服务保障民生的市属重点国企“掌门人”,单国平本应恪尽职守,当好“水管家”,他却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把亲清政商关系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利益联盟,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甚至把当官作为发财的“捷径”,妄想“两头占”。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动摇了、内心的精神追求空虚了,就必然在诱惑、“围猎”面前抵挡不住、败下阵来。
以案为鉴,发人深省。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找准参照,搞清楚“和谁比、比什么”,在生活待遇上常知足,在服务人民群众上常知不足。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这,才是共产党人本色。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将“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列入今年重点工作,并强调“高度重视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近期各地两会密集召开,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加强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防止成长关键期变成贪腐危险期,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
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度高、干事热情高,年轻领导干部有其自身优势,为干事创业带来活力。但与此同时,少数年轻领导干部“升”得快、“落”得也快,据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纪委监委统计,该区纪委监委近年查办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45岁以下的年轻领导干部占28%。
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中,仅从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专门就年轻领导干部的集中通报来看,部分年轻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置若罔闻、把廉洁自律规定抛在脑后,有的大肆违规收受红包礼金,有的违规吃喝,有的违规公款旅游,有的违规滥发津贴补贴,还有的兼而有之、花样翻新。
“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究其原因,思想上的“总开关”出现问题是根本。2022年,重庆市璧山区纪委监委开展年轻领导干部职务犯罪预防探析专项调研,发现案件存在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犯罪交织、权钱交易肆无忌惮等特点。部分年轻领导干部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路顺风”,无法接受与他人经济收入的落差,从而走向腐败堕落。如,28岁就被任命为璧山区正兴派出所所长的张某,因家庭环境较好、事业也顺风顺水,产生了“工作上得到大家认同,经济上也想得到大家认同”的想法。在这样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下,张某沉迷网络赌博,挪用22万余元公款归还个人债务。
年轻领导干部作为组织重点培养对象,未来发展极有潜力,往往容易成为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的“长线投资对象”。他们瞄准围猎对象生活所需出钱出力,而年轻领导干部囿于涉世未深,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圈套。如,1980年出生的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执法局执法大队原副中队长熊玮,自其走上领导岗位以来,工程承包商洪集聚经常带着烟酒茶叶到熊玮办公室泡茶聊天,后又为其房屋装修赠与钱物16万余元。而熊玮利用其监管、拆除违章建设的职务便利,对洪集聚违章建设的厂房予以关照。
江苏省张家港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主任杨雪松认为,部分单位重使用、轻监管,对年轻领导干部“厚爱”有余、“严管”不足,也是原因之一。有的只重视业务工作能力的培养,疏于思想教育和纪法意识的塑造;有的内控机制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教育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对年轻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情况关注不够,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能及时有效察觉,存在“带病提拔”现象;有的缺乏经常性监督提醒,给年轻领导干部成长之路埋下隐患。
针对以上年轻领导干部容易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监督,促进年轻领导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的纪律规矩刻印在心。
“从蒋某工作期间违规饮酒的事件可以看出,你单位存在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对年轻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还留有空白点……”针对查处“90后”年轻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纪委监委在下发党内通报的同时,对其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发送工作提醒函,推动年轻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系统化、专项治理重点化,做到常提醒、常督促。
为让年轻领导干部把党的纪律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刻印在心,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纪委监委采取现场闭卷、单人单桌独立作答的方式,常态化组织中青年干部、新提任区管领导干部开展党纪法规知识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体检”,科学制订后续加强年轻领导干部纪律教育的重点方案。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监督,贵在经常、持久。一部警示教育片、一份廉政承诺书、一次党纪法规测试、一场集体廉政谈话、一封领导干部亲笔写给家属的清廉家书,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这是新提拔任用的区管领导干部上岗前后的一堂“必修课”。上城区纪委监委宣传教育室主任田晶介绍,在最新一批上岗的区管领导干部中,80后、90后占比超过七成,该区纪委监委结合年轻干部特点,由主要负责人对新上岗领导干部进行谈话授课,督促其自身硬先要自身廉,扣好第一粒扣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