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川职院的留学生
2017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次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调整学院办学结构,拓展办学空间,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院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扩展学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和能力,争创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学院于2017年9月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并原则通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生招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10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生班迎来了30名老挝籍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将在学院接受为期三年的专科学历教育,主要学习汉语和计算机等专业,在学习期间,学院将为优秀学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本期,《校园报》记者采访了其中6位留学生,他们为大家分享了在遂宁及校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我很享受这里的教学方式
本报记者 杨晓庆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在上个月迎来了到我校交流学习的30名老挝留学生,记者对其中一名叫孟兰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
在握手寒暄后,记者问孟兰到遂宁时有怎样的心情和感想?孟兰微笑着说:“我怀揣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来到遂宁,来到这里后我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觉得这里的老师同学都很友善、和气、平易近人,和他们的交流都很愉快,老师和同学都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记者问,对这个城市有什么评价或者是有什么喜爱的事物?孟兰说:“遂宁是一个漂亮的城市,这里的一切事物都很美丽。我很喜欢遂宁,遂宁的圣莲岛也很十分的好看,尤其是荷花,它有五颜六色的,开的很艳,让我非常着迷。遂宁的美食我也十分钟爱,尤其是火锅,我觉得又麻又辣味道很好,而且菜品丰富,吃起来很美味,闻到火锅的味道我就垂涎欲滴。”
问及两国教育和文化有什么差异时,孟兰说:“在学习时间安排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老挝没有多媒体教学,老师课堂教学没有PPT,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中国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具有创新性,我很享受这种教学方式,在老挝比较注重运动而中国注重课堂学习,在文化上也不同,民族文化也不同,饮食习惯和事物都有所不同。”
在交谈的最后记者问道:“在异国他乡的你,有什么想对家人说的?”孟兰说:“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你们要照顾好身体,我会在中国好好学习,你们不用担心我,我也会照顾好自己,更加努力!”
记者也送上了对他们的祝福:欢迎你们来到友谊之邦的中国交流学习,希望你们三年后能够学有所成,回到自己的祖国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梦想!
山水相连 友好邻邦
本报记者 何玉萍
邓文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国际班老挝留学生。他的最大的爱好是听歌和踢足球,入学不久就加入了足球协会。
当记者问他,你是第一次离开老挝吗?想家了吗?邓文信笑着说:“我不是第一次离开老挝,我还去过缅甸。”说完这句话,他望了望远方,深沉地说:“我想家了。”听到这里,记者突然感叹道,如果说我们是背井离乡,那他们则是真正的身处异国他乡。
记者询问道,对于学校的教学方式还习惯吗?有什么建议?邓文信告诉记者,希望老师讲慢一点,太快了,他听不懂。然后,记者又问:“你对于以后就业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吗?是继续留在中国,还是回到老挝?”邓文信说:“我还是想回到老挝。”
记者又问道:“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你对于中老关系是怎么看的呢?”他回答道:“当前的国际形势逐渐严峻,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而中国与老挝关系展现出‘山水相连,友好邻邦’的局面。两个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我相信会越来越好。”
邓文信来到中国已有一个多月了,在中国留学的他,如今已能够和同学们进行简单的交流了。最后,他还告诉记者,在中国,他很开心,在这里,大家都非常的友好,他还遇到了很多好朋友。
把思念化作学习的动力
本报记者 杨 欢
罗意,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国际班老挝留学生。当记者问及罗意是否喜欢我们学院时?罗意笑着回答道,“喜欢,很喜欢,在学校里有体育馆有篮球场,而且学校也很大。”罗意给记者介绍说,在老挝,学校没有那么大,很小,没有体育馆也没有篮球场。“这里住的地方也很好,在老挝住的都是用木头搭建的房子,而在这里住的都是楼房。”
罗意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课程,他最喜欢的是绘画,因为喜欢风景,所以喜欢画画。“能够把喜欢的东西画下来,我很喜欢这个过程。”罗意说,他还参加过学院、社团组织的绘画比赛。
在生活中,罗意也结交了一些中国的朋友。经过一个多月的中文学习后,他已经能够和中国的朋友用简单的中文交流。“我和这些朋友们一起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书法、武术……很有意思。”
当记者问道,独自在异国他乡学习,会想念家人吗?罗意先朝窗外看了一眼,然后对记者说:“我想爸爸,想妈妈,想我的家人。但我更想把这份思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这里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回报他们。”
异国求学路漫漫,回乡之路远且长。据了解,他们在这里学习三年,每年可以回国一次,第一次回国将在明年的七月。祝愿他们在遂宁学习顺利,早日踏上回家的路。
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很多新知识
本报记者 李旭丽
十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国际班老挝留学生。
李旭丽: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十月:你好 ,我叫十月
李旭丽:来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后,有什么感受?
十月: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玩耍,我偶觉得很开心。
李旭丽:你学习的是什么专业呢?日常课程哪些?
十月:我的专业是旅游管理。我们现在主要学习汉语听说、读写、音乐、舞蹈、武术、书法、美术等等。
李旭丽:在这些课程中,你最喜欢什么?
十月:其实我都很喜欢,觉得都很有趣。
李旭丽:来到这里大概一个月了。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十月: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中国朋友,学习很多新知识,自己的中文又进步了许多。
李旭丽: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十月:有一些,比如语言上面沟通。
李旭丽:可以介绍一下老挝的特色美食吗?
十月:我们国家比较有特色的食品是米粉、春卷。
这是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院校
本报记者 乌尼乌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一千人眼中也有一千个遂宁,那么这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城市,又会给老挝留学生孔洋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采访中孔洋表示,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留学,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教育科目丰富广泛,有老挝没有的美术课、武术课等等,只有来中国才能更好的学习,实现最初的梦想。“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仅只是因为她有着百年的办学历史,更是因为在我心中,这是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院校。在这里学习,让我觉得很快乐。”孔洋说道。
孔洋笑着告诉记者,遂宁这座文明城市给他的印象是:有美味的特产、有漂亮的景点、有友好的中国朋友、有干净舒适的城市环境。同时,他还给记者介绍了老挝全国欢庆的节日——泼水节。在这一天,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大家都相互泼水以示祝福,一起庆祝节日。这天也会有一串串灯笼式的黄花,欢快的老语歌曲,独特的花衣服和牛仔帽,大大的水枪,长长的水管,五颜六色的头发。“就像中国的春节深深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一样,泼水节也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里。我很期待,在遂宁过一次中国的春节。”
最后,孔洋表示,他会竭尽全力学习,努力实现梦想。学习中国人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也会走遍遂宁各个景点,欣赏风景,享受生活。他喜欢每个面带微笑的中国小伙伴们,微笑最动人,所以他会结交很多中国的朋友。
努力学习中文,作两国文化交流使者
本报记者 刘思源
翁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国际班老挝留学生。娇怯的姑娘,爱笑,身着老挝特色的裙子,开口却是有相当水平的中文,19岁的小姑娘只学过几个月的中文便来到中国留学。
记者:请问为什么想学中文呢?中国为什么吸引你?
翁娇:因为这是我感兴趣的一门语言,中国是非常好的国家,所以我想要来这里学习,跟中国的朋友交流。
记者:现在在学校主要的学习课程是什么?是否能习惯?
翁娇:能习惯,老师讲的中文都还能听懂。现在课程主要学习中文和相关内容。
记者:中国课程上和老挝有什么不一样的方面吗?
翁娇:中国有武术和美术,在老挝没有,很多同学对画画很有兴趣。
记者:平时都怎么与中国学生接触交流?怎么融入?
翁娇:交流很多,我们加入了学校社团,了解中国文化,汉服、舞蹈等等。
记者:有什么老挝的特色节日和文化可以介绍吗?
翁娇:对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是四月的泼水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记者:现在希望在学校学到什么东西?
翁娇:能够在这里学到中文和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朋友。
采访过程中,翁娇还向我们展示了老挝传统的行礼方式。她表示,想更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努力学习中文,成为中国和老挝文化交流的使者。